12月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景气指数略有回落。中纺联流通分会景气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12月,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者景气指数为49.35,比11月的50.38下降1.03个百分点;专业市场商户景气指数为50.46,比11月的50.55下降0.09个百分点。(2020-01-08,中国纺织报)
1-11月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报。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1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19.35亿件,同比下降2.51%。内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1月,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684.2亿元,同比增长2.9%。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穿类商品同比增长16.5%。出口:根据中国海关快报数据,2019年1-11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394.98亿美元,同比下降4.46%。(2020-01-09,中国服装协会)
六项丝纺织行业标准发布。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2019年61号公告批准发布了《5G移动通信网核心网总体技术要求》等447项行业标准,共55项纺织行业标准在列。其中丝绸(丝纺织)6项行业标准,包括《桑蚕土丝》、《聚酯纤维形态记忆织物》、《装备用涤纶长丝涂层织物》、《锦纶长丝皮肤衣织物》、《刺绣花边》、《蚕丝拉绒围巾、披肩》,实施日期均为2020年7月1日。(2020-01-07,丝绸标委会秘书处)
广西来宾:打造“两基地一平台”桑蚕高质量发展忻城模式。忻城县素有“桑蚕之乡”称誉,桑蚕产业历史悠久,是忻城县脱贫攻坚“5+2”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桑园面积25.82万亩,在广西排名第二,全县养蚕农户70759户,产业覆盖率为54.93%,是贫困户产业收入的主渠道。为促进全县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走标准化、企业化的发展之路,忻城大力整合粤桂央企(中丝集团)三方资源,立足忻城桑蚕产业发展实际,以“智慧云”平台为技术支撑,建成了红渡六纳、古蓬上浪两个标准化桑蚕生产示范基地,打造了“两基地一平台”的忻城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四川宜宾:2019年桑蚕丝绸产业综合产值60亿元。宜宾市农业农村局消息,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新(改)建标准化桑园5万亩,蚕桑基地面积达55万亩、同比增长10%,发种52万张、同比增长8.3%,产茧2.2万吨、综合产值达60亿元,“宜宾桑蚕茧”获得第二批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高县、珙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2020-01-09,四川丝绸网)
江苏盐城:蚕桑生产规模蝉联八年江苏省第一。2019年江苏省盐城发放蚕种48.4万张,生产蚕茧40.8万担,蚕茧产值9.8亿元,桑园综合利用产值1亿元。全年生产蚕种41.5万张。突出表现为“六项第一”:蚕桑生产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全省第一,蚕茧质量全省第一,桑园单位效益全省第一,蚕桑家庭农场建设起点全省第一,蚕种生产数量全省第一。全市8个蚕种场全年生产蚕种41.5万张,蚕种生产数量列全省第一,继续保持全省蚕种生产大市之誉。(2020-01-10,中国茧丝绸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