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整体运行有所改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1%,降幅比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3月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5%,较1-2月份的27.2%同比降幅明显收窄。线下零售下滑,线上消费好于整体。1-3月份,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5.1%,降幅较1-2月份收窄3个百分点。政策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当前外需不足情况下,一系列支持外贸产能转向国内市场政策导向相继发布。外贸环境出现积极因素。目前,欧洲地区病例出现下滑迹象,欧洲多国正在酝酿5月初开始解除部分疫情防控限制。(2020-04-23,纺织科技杂志)
《蚕丝被》新国家标准将于5月1日起实施。从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2019年第13号公告批准发布了GBT 24252-2019《蚕丝被》国家标准,实施日期为2020年5月1日。(2020-04-22,四川丝绸网)
近期广西鲜茧行情。至4月24日,忻城第一批春茧上市基本结束,作为广西最早上市春茧的地区,忻城本批鲜茧整体质量较好,收购价格高开低走,由刚上市的30元/公斤下跌到22-26元/公斤左右。目前那坡县县蚕茧收购价格为:一级蚕茧40元/公斤,二级蚕茧30元/公斤,三级蚕茧26元/公斤,因受疫情影响,今年蚕茧收购价较去年同期偏低。4月24日,宜州区小批量春茧上市,收购价格在22-26元公斤;4月26日,春茧上市逐步增多,收购价多维持在25-26元/公斤左右,与去年相比有明显的下跌(2019年宜州首批春茧收购价在34-36元/公斤左右)。(中农茧丝)
新冠疫情对广西茧丝绸产业的影响凸显。一是对蚕桑产业影响开始显现。随着广西区第一批春茧于4月中旬在忻城、横县、那坡等地批量上市,收购价格为30-31元/公斤,较上年底降幅达48%,价低使蚕农养蚕积极性受挫。二是丝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据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监测数据,1-3月厂丝生产量、销售量同比分别下降28%和33%,销售额同比下降31%。三是为防范风险,今年两个交易市场压缩了茧丝质押融资业务,加上无销售收入,缫丝企业储备资金减少,春茧收购资金压力较大。(2020-04-21,广西茧丝绸行业协会)
四川宜宾高县6.1万张春蚕蚕种发放到户。4月17日,从宜宾高县农业农村局获悉,高县今年春蚕发种量共计6.1万张,种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高县现有桑园23万亩,蚕农近3万户10万人。为确保今年春蚕丰收,高县把各镇农技人员搬到“云”上,通过建立微信群、录制视频及直播等形式,在网上对蚕农进行授课,同时,还组织茧站技术员入户指导蚕农,进行蚕室蚕具清洗消毒和小蚕共育等春蚕饲养工作,为养好蚕做足准备。(2020-04-21,四川在线)
浙江嘉兴市将于4月28日收蚁饲养春蚕。嘉兴市春蚕发种66737张,同比减少17.59%。其中桐乡市发种量达到49500张。同比减少17.62%;秀洲区发种3444.6张,同比减少18.72%,减幅趋缓(上年为减少32.5%);海盐县发种5570张,同比减少32.45%。(2020-04-23,金蚕网)
江苏南通出台纺织行业产改十大措施。近日,南通市总工会联合市工信局、人社局和纺织工业协会出台《关于推进南通市纺织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深化纺织企业党建带工建机制、推动设立蓝领技术人才基金、设立纺织行业工人“智慧蓝领奖”等10项措施。纺织工业是南通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家纺、化纤、丝绸、产业用纺织品及纺机、纺器等行业的完整产业链。(2020-04-26,南通广播电视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