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情况统计
表:7月6日至7月19日重要产品追溯相关报道发布情况
注:按照发布日期排序
二、重要新闻摘要
经济参考报调研认为完善供应链可追溯体系是批发市场的当务之急。疫情暴露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供应链可追溯体系及线上配送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短板。要把供应链可追溯体系做得更完善,可参照国际农产品追溯制度,在生产、运输、进场和交易等全过程执行溯源码制度,通过创新应用改造批发市场,发展直供直销、网上订购、连锁配送等新模式。(经济参考报,7.13)
天津市商务局调研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情况。初步议定重要产品追溯平台于今年10月完成对接,现场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保供和追溯体系建设等情况。天津市开发区举办了《“疫情零容忍 食安保民生”2020年开发区食品安全月启动仪式》,天津顶益和顶津等企业表示健全食品原料追溯体系,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天津市人民政府网,7.8;中国经济网,7.7)
云南加速区块链场景应用,打造普洱茶区块链追溯平台。通过整合“一门户、三终端”,搭建起“产品质量监管+销售+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与多个平台实现数据互通。目前已有24家企业25个产品上链,发放追溯码1万枚。昆明市市场监管总局加强 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云南省开展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探索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云南日报,7.14;云南日报,7.14;中国质量新闻网,7.14)
青海省牦牛、藏羊可追溯试点工程在牧区六州全面推进。110余万头(只)牦牛藏羊实现了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启动试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动蔬菜等5类食用农产品带证上市。西宁市召开2020年第二次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坚决落实“四个最严”,其中包括强化源头严防,严格实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所有环节、全链条可追溯。(中国新闻网,7.6;中国质量新闻网,7.8)
甘肃酒泉市开启农产品质量追溯大数据智能监管时代。目前,酒泉市已建成市级网络监管追溯平台1个、县级追溯平台7个,建立乡镇智能监管试点45个、企业追溯试点87个,基本构建起了市、县、乡、村、企四级五层监管体系。甘肃省科学院的“智慧太平”项目在泾川县上线。项目全称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智慧太平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研究”,其中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种植业和养殖业(新华网,7.7;人民网,7.7)。
贵阳全力推进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食品监管平台的作用,根据《贵阳市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确保全市市场销售的农产品相关数据互联互通、来源可溯、去向可追。(中国经济网,7.10)
浙江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正式上线。温州等地扎实推进“浙冷链”系统应用,梳理重点产品的经营主体清单,实现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掌握冷链食品供应链流向。(中国质量新闻网,7.6)
黑龙江省黑河市被评为全省质量考核一类城市。做法之一是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中国质量新闻网,7.7)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水平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引导市场主体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中国质量新闻网,7.9)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石化工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其中包括提高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企业建设智能仓储物流系统,以物流为主线,建立化工产品可追溯系统,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华网,7.9)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一行深入锡林郭勒盟调研。强调要推动畜产品和传统奶制品延伸链条,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升品质,全力打造锡林郭勒羊肉和“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人民网,7.9)
安徽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为支撑,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化监管体系。鼓励各类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有效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标识标签,并将产品信息上传至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人民网,7.10)
河南省漯河市开发区强化质量提升,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粮面业、有鹿食品、可口可乐等49家企业充分运用“互联网+食品安全”模式,建设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与国际国内知名检验认证机构对接。(央广网,7.10)
陕西省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第九条“拓展信息化服务领域”中,支持中药材专业市场、物流仓储中心发展“互联网+”中药材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质量追溯;第十四条“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依托国家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追溯体系,实现中药材和中成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7.10)
山东省会同天津、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成立十二省(区、市)中药材采购联盟,落地济南高新区,联盟通过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常态化质量抽检及道地中药材认证、中药全流程追溯体系等,充分发挥成员地区中医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战略购买优势,增创中医药经贸发展新优势。(新华网,7.9)
江苏省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建成覆盖全省的重要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平台。(新华日报,7.18)
广西桂林海关促进产品出口指导企业完善产品追溯体系,按照进口国要求强化植物提取物产品的原料验收、成品检验等。(新华网,7.7)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