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1296764
1、7月全国新开商业项目又创新低
【主要内容】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0年7月全国新开业的商业项目数量仅13个(不含专业市场、酒店及写字楼,商业建筑面积≥2万方)。新增GFA商业建筑面积111.3万方,平均单体建筑面积8.56万方。7月份13个新开商业项目的数量,创新了近5年以来同期新低。(来源:联商网)
2、高鑫零售上半年营收531.7亿 净利大增16.8%
【主要内容】8月12日晚,高鑫零售发布中期业绩公告。2020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实现营收531.70亿元,同比增长5.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16.8%;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长15.79%。报告期内,高鑫零售销售货品所得收入为514.9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他收入为人民币9.04亿元,同比增长13.4%。主要归因于政府补贴增加人民币1.36亿元,疫情期间本集团收到了与稳岗相关的政府补助。同店销售增长(按除去家电之货品销售计算)为5.7%;毛利130.54亿元,同比下降1.0%;毛利率为24.6%,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毛利减少主要是由于2020年上半年收取的租金收入减少所致。(来源:联商网)
3、新华百货上半年营收37.99亿 净利润降69.21%
【主要内容】8月12日晚,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新华百货实现营收37.99亿元,同比下降3.7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106万元,同比暴跌69.21%;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下降69.21%。2020年上半年,新华百货新开门店11家,包括百货门店1家、大卖场6家,生活超市1家,便利店2家、电器卖场1家;关闭门店13家,包括超市1家,便利店1家,孕婴童2家,通信9家。(来源:联商网)
4、天虹股份上半年营收58.9亿 净利润下降92.9%
【主要内容】8月6日晚间,天虹股份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天虹股份实现营收58.90亿元,同比下降39.1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2.16万元,同比下降92.90%;基本每股收益0.0298元,同比下降92.89%。对于业绩下滑,天虹股份给出的解释是,疫情期间在超市坚守营业保障民生的同时,百货购物中心业态进行阶段性停业及缩短营业时间,给予供应商大力度的减免租金及管理费的支持。(来源:联商网)
5、7月全国新开首店138家,华东地区遥遥领先
【主要内容】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7月新开业的首店一共有141家。从地区上来看,华东地区开业的首店最多,达到89家;其次是华南地区,共有23家;华北地区为5家;华中地区7家;西南地区8家,东北地区6家,西北地区数量最少有3家。从一级业态来看,零售和餐饮仍然是产出首店的两大主要业态,餐饮品牌店数量最多有72家,占比52%;其次是零售品牌店有61家,占比39%;生活服务配套有8家;占比9%。(来源:联商网)
6、北京消费季掀新热潮 再撒280万张消费券
【主要内容】围绕“文化、旅游、体育”三大服务消费的北京消费季“炫彩生活月”活动已于8月8日正式启动,北京再次发放新一批共280万个北京消费券。其中,线下餐饮购物券200万个、智能产品消费券80万个。相比上一轮消费券,新一批北京消费券优惠力度加大,使用门槛降低,同时增加一批发放平台,扩展参与活动的业态范围和门店数量。北京消费季“炫•彩生活月”以“户外畅游、文化飨宴、艺术打卡、运动赋能”四类生活场景为主线,围绕“文化、旅游、体育”三大服务消费核心要素,更好地满足疫后时期重健康、高品质、补偿性消费需求。京东数据显示,消费券对全市消费的拉动效果明显,大量消费者用券购买了手机等智能设备,核销的消费券以近10倍杠杆撬动线上消费。(来源:北京商报)
7、沃尔玛88购物节 “到家”业务双位数增长
【主要内容】8月11日,全渠道大型促销活动88购物节公布,沃尔玛整体“到家”业务,含“京东到家”以及“沃尔玛到家”双渠道的销售额,对比去年取得双位数增长,88当天沃尔玛全国店均“到家”订单量更是超过1000单。400多家实体门店线上订单履约能力飞速发展得益于沃尔玛O2O规模化和运营效率提升。截止8月,全国所有沃尔玛门店均实现为周边3至5公里的消费者提供1小时“极速达”送货到家服务,开启了沃尔玛门店线上线下全场景零售时代。(来源:联商网)
8、天虹超市到家全新升级 三大业务同步上线
【主要内容】8月,天虹超市到家业务全新升级,极速达、次日达、全国配三大业务同步更新上线,天虹到家的配送范围、速度都实现了新突破。天虹超市到家业务的大力迈进,首先对自身的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的到家服务向“极速达”升级,配送时间大幅压缩。截至目前,深圳区天虹超市已实现3公里内1小时送达,6公里内2小时送达。突破6公里范围,天虹超市全新业务“次日达”在深圳本部首发上线。这项业务让天虹超市的覆盖范围扩大至深圳全城,满足消费者计划性消费及囤货的需求。截至今年7月,天虹已入驻全国8省29个城市,“全国配”业务则填补了天虹超市没有覆盖到的市场空白。(来源:联商网)
9、家乐福“菜篮子”正式上线 覆盖全国215家店
【主要内容】8月8日,以生鲜产品为主的家乐福“菜篮子”线上专属频道正式落地。据了解,家乐福“菜篮子”着力社区精细化服务,围绕肉、蛋、禽、当季蔬菜水果等重点民生产品,专注满足周边社区居民一日三餐所需。截至目前,该频道已上线新鲜蔬果、肉禽蛋品、海鲜水产、乳品烘焙及米面粮油等核心品类,SKU超过700个。据悉,家乐福“菜篮子”频道现已实现对全国51个城市215家门店的全覆盖。消费者只需在手机一键下单,即可享3公里内最快25分钟达的优质生鲜配送服务。(来源:联商网)
10、永辉超市西藏首店8月8日开业 引入多种藏区特色商品
【主要内容】8月8日,永辉超市拉萨店正式开业,这是永辉超市入驻西藏地区的首家门店。拉萨店商品主要采用了“本地直采”和“自有物流直送”的模式,还引入了多个具有特色的当地品牌。截至目前,永辉超市在全国已开业门店945家,筹建中门店200家,业务覆盖全国29个省份。尽管因疫情原因放慢了开店计划,进入6月后,永辉超市加速推进全国布局,陆续在河北、河南、贵州、江苏等地开出新店。据统计,截至8月8日,永辉超市今年已开出新店35家,在持续加大福建、重庆、四川等区域市场领先优势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新区山东、西藏的首店开业工作。(来源:联商网)
11、罗森首进南通五店同开 首进芜湖六店同开
【主要内容】8月8日,罗森正式进驻南通,五店同开。据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介绍,2020年底,南通的罗森门店将达20家,江苏力争突破400家,华东地区突破1700家。同日,罗森正式进驻芜湖,六店同开。这是罗森在2018年7月进入安徽后,在省会合肥以外进入的第一个城市;这也是三大日系便利店首次进入芜湖此类“三线”地级市中,是对覆盖围绕新一线城市,由几个低线城市组成的“都市圈”所做出的整体规划。(来源:联商网)
12、内联升开进购物中心 传统老字号相中了线下新兴商圈
【主要内容】老字号进入购物中心,到城市新兴商圈去寻找机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8月8日,全新品牌升级后的内联升迎来了进入现代商业购物中心的首店——北京长楹天街生活体验店。从街边店到购物中心店,从中心城区的商业街走入新兴商圈,内联升在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自2013年开始,内联升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通过与专业的设计师、知名IP(知识产权)跨界推出诸多文化衍生布鞋产品;2018年在北京三里屯开出京城第一家老字号潮流快闪店,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来源:联商网)
13、国家统计局: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203亿元
【主要内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3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8894亿元,下降2.4%。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59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84890亿元,下降9.7%。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60785亿元,同比增长9.0%,比1-6月提高1.7个百分点。(来源:国家统计局)
14、法国贸易促进联合会:电子商务整体表现优于传统零售
【主要内容】今年法国夏季打折季与往年相比更显冷清,线下商家销量创下新低,而线上销售额则逆势增长。根据法国贸易促进联合会的最新数据,今年打折季期间,其会员商家网络销售量整体增长了35%。全球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发布报告指出,目前法国电子商务整体表现优于传统零售,预计今年线上零售额将增长17.1%。自5月11日起,法国各大商场逐步开放营业,但客流量恢复缓慢,非食品零售业在5月和6月的客流量同比分别下降40%和35%。巴黎大区工商会对巴黎约400家商铺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87%的商家表示营业额与去年相比出现下滑。(来源:人民日报)
15、eMarketer:2020年美国电子商务份额快速增长
【主要内容】根据eMarketer最新的预测,到2020年,美国前十大电子商务公司在整个零售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将增长到60.1%。这一比例高于去年的58.2%,因为消费者转向了可以信赖的必需品和品牌零售商,以获得可靠的服务。预计前十大电子商务零售商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将以高于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今年增长21.8%,超过整体市场增速3.8个百分点。(来源:eMarketer)
16、《北京消费升级白皮书2020》出炉 深度聚焦新消费提质增效
【主要内容】8月8日,北京市商务局推出《北京消费升级白皮书2020》。白皮书汇集新消费领域10篇专业性研究报告,力求全面梳理北京消费升级趋势及优势,深入挖掘问题及不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力促全市消费市场有序回暖和稳步回升。白皮书抓重点集中力量优化关键领域消费供给,聚焦夜间经济、首店首发经济、商业领域城市更新、餐饮消费和社区消费等;积极发挥新模式带动作用,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数字营销、无接触配送等新兴消费模式迅速发展。(来源:北京商报)
17、商务部:争取2022年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店达30万家
【主要内容】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要聚焦影响便利店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网点布局,推动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供应链,通过“新建一批、加盟一批、提升一批”,全面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总量达到30万家。《通知》明确了做大便利店规模、推动提质增效、提升服务能力三项重点任务,以及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企业培育、加强统计监测、加强总结宣传等保障举措。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成为消费便利的主要载体,便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来源:商务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