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1296764
【权威发布】
中办国办:鼓励重点城市增设一批离境退税商店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在消费领域,要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简化消费争议处理程序,完善小额消费纠纷司法程序;完善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政策,鼓励重点城市增设一批离境退税商店,增加海南离岛免税城市和门店;推动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来源:经济日报)
商务部: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
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加快数字商务建设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通知》指出,要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一是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做大做强做优“双品网购节”。号召各地组织当地实力强、信誉好的电商企业和商家参加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配套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二是积极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鼓励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小而美”网络品牌,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各地要提升电商示范基地、电商园区载体功能,培育壮大地方特色电商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创新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保障。(来源:商务部网站)
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公告增加离岛免税购物提货方式
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增加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提货方式的公告》,明确在现行政策框架内,增加离岛旅客邮寄送达、岛内居民返岛提取两种提货方式。(来源:经济日报)
进军县乡消费“蓝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我国有2000多个县城、3.5万个乡镇。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5.9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交通、通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人才回流、品牌意识提升、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等举措,广大县乡居民消费热情不断高涨,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为我国消费持续增长增添新动力。(来源:人民日报)
张宇贤:继续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在媒体采访时谈到,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在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方面,重点要做好增强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回升、引导消费回流、优化消费环境等工作。(来源:人民日报)
刘元春:促消费扩投资,大有可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近年来,内需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支撑。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媒体采访中提出,扩内需必须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聚焦“两新一重”补短板,拓展投资空间。(来源:人民日报)
【行业动态】
就地过年为消费升级带来新契机
据统计,今年将有70%以上的春运“候鸟”暂栖原地,导致今年春节消费市场将会出现很多新消费形式,也为未来消费转型升级带来更多契机。首先,就地过年对快递业的考验首当其冲;其次,“一人食”的消费新产品也扑面而来,“宅经济”表现抢眼;此外,地方老字号年夜饭半成品礼盒销量攀升,既迎合了很多消费者居家便利又要美味的需求,又为老字号们寻找新商机找到了出路。(来源:经济日报)
“2021年全国网上年货节”零售额已超5100亿元
商务部2月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由商务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指导举办的“2021年全国网上年货节”,自1月20日启动以来,全国网上零售额已超5100亿元。(来源:新华网)
“就地过年”带动民宿价格上涨
近日,途家民宿发布的《2021春节民宿出游数据报告》显示,受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影响,今年春节旅游出行人次同比有所下降,2021年春节期间全国民宿提前预订量整体恢复至去年同期60%。春节周边游、深度游市场火爆,超过7成的用户倾向于本地出行。其中,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周边热门民宿搜索量上涨超过400%,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人口流动大的城市,周边近郊民宿预订客单价相较去年同比增长35%以上;一家人包民宿小院过大年成为潮流新选择。(来源:中国经济网)
春节期间预制菜迎来成长转折点
目前,全国多地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就地过年催生新的年夜饭消费方式,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预制菜。2020年天猫数据显示,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111%,预制菜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来源:经济日报)
“外卖+”开启行业发展新业态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外卖用户规模已接近5亿人,外卖市场总体规模达到8352亿元。夜宵下午茶成新宠,给餐饮业复苏提供了新路径。随着多个外卖平台突破传统“一日三餐”的单一定式,生活日用、高端服饰、电子产品等消费品类也纷纷加入到外卖的行列中来。业内人士指出,“外卖+多品类”的发展模式将为行业发展释放更大的市场潜能,外卖产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1月中国汽车消费指数比上月有所下降
2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月汽车消费指数为27.6,比上月有所下降。1月销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部分汽车品牌价格回升,且疫情防控限制人流返乡也限制了节前汽车消费。据分析,疫情波动会降低居民消费意愿,预计2月汽车消费需求会减少,汽车销量下滑。(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年中国金条金币消费上涨9.21%
中国黄金协会2月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黄金实际消费量820.98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18.13%。其中,金条及金币消费246.59吨,同比增长9.21%。(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年春节档电影预售票房破5亿元
2021年春节档电影预售迎来开门红。2月8日,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预售开启10天,春节档实时预售总票房突破5亿,大年初一单日票房也已近4亿。(来源:证券时报)
疫情难掩家政业“朝阳”本色 80后成市场消费主力
近日,互联网家政服务平台阿姨来了推出《2020雇主年鉴》,年鉴显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临时保洁、简单家务等家政业务受到影响,而养老、育儿等刚需市场支撑家政行业稳步发展。由于疫情下幼儿园、托儿所及养老机构出于防疫需求关停或封闭管理,市场对育儿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随着城市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提高、二胎政策的日益推进,80后和90后的“四老+两小”家庭今后很长时间内都将是家政服务的主力消费人群。(来源:国际商报)
“萌经济”要多点文化黏性
从手机壳到零食包装,从小玩偶到猫爪杯,近期一些地方“萌经济”悄然崛起。“萌经济”大有可为,然而要规避“审美疲劳”,让其持续向好还需多方发力。首先,要抓住消费者心理;其次,做实商品的附加意义;第三,“萌经济”是由“萌文化”衍生而来的,产品必须强化文化黏性、突出文化意义。(来源:经济日报)
【地方资讯】
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以线上为主
2月1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北京市相关文化活动聚焦“福满京城、春贺神州”的主题,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活动涵盖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公园等场所,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等方式开放。(来源:新华网)
上海:就地过年催生新消费趋势 “一人食”消费需求激增
因“就地过年”带出的新年俗、新消费现象正在持续凸显,不少电商平台、商超等争相推出融合“东西南北味”的年菜。相比2020年合家聚餐的状态,2021年易操作、轻量化的“一人食”速成年菜成为了眼下沪上各超市的力推产品之一。大润发发布的《2021过年囤货趋势报告》显示,就地过年在很多城市都催生了“一人食”消费需求,自煮小火锅在上海猛增233%,柳州螺蛳粉在重庆和沈阳增幅也达到103%和68%。(来源:中国新闻网)
天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近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公布,“十四五”时期,天津市将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同时,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2021年,天津市将全面提升商业步行街业态结构,确保推进国家会展中心建设和运营,落地一批大型会展项目。天津市和平区将融合、升级文旅资源,推进重点商圈建设。(来源:经济日报)
海南:2020年离岛免税全年总销售同比增长103.7%
2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对引导海外消费回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海关统计,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全年总销售额274.8亿元,同比增长103.7%;免税购物实际人次448.4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免税购物件数同比增长87.4%。近一个月海南新开业了5家离岛免税店,目前运营门店总数达到9家,旅客承载能力大幅增强,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有序竞争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福建:春节期间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
春节期间,福建省将推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文旅活动。全省各级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春节期间将保障开放时间,同时还将举办一系列展览展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全省各地文艺院团将开展线下文艺演出200多场,线上文艺活动100多场;各级文博机构将开展线下展览展示和民俗活动300多场,推出线上经典展览和民俗活动200多场;各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文旅企业将推出“就地过年”优惠措施,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假日旅游特惠大餐。(来源:福建日报)
辽宁沈阳:出台支持市场主体复苏25条政策
2月2日,沈阳市发改委联合市行政执法局、公安局、邮政管理局公布《沈阳市支持市场主体复苏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涵盖支持企业保供稳供、帮助中小企业稳定生产等6方面,共计25条。在主体上,突出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在行业上,突出对商贸、住宿、餐饮、工业“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的助力,同时兼顾普惠性,在稳就业、降成本、企业融资等方面覆盖和支持更多企业。(来源:辽宁日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