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情况统计
表: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8日重要产品追溯相关报道发布情况
注:按照发布日期排序
二、重要新闻摘要
山东省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实现上连商务部下连各市平台的信息共享、权威统一的追溯大数据库。并依托追溯管理系统建设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对社会有序开放追溯数据资源。累计上传追溯信息48857万条,累计赋码8747万个。(新华网,2.1)
工信部主导开发的“婴配乳粉追溯”小程序已接入了76家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骨干企业。覆盖了全国总产量的88%,成为了公认的国内婴配乳粉领域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追溯体系。(经济日报,2.3)
春节前北京食品监管“加码”。进口冷链食品纳入“北京冷链”平台追溯。受部分地区查出车厘子核酸阳性影响,常温保存的进口车厘子也有了追溯码。(新京报,2.4)
部分外资产品仍未加入婴配乳粉追溯。相比于国产奶粉追溯码大多加贴在奶粉罐底,进口奶粉虽然大部分品牌能做到产品可追溯,但溯源方式均有不同,有的需要扫罐身二维码,有的则是要扫条形码,有的则需要进入公众号查询。(北京青年报,2.4)
黑龙江省新增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消费者可通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客户端、黑龙江政务微信、黑龙江冷链微信查询相关信息。(澎湃新闻,2.5)
南昌市实现销售信息电子化追溯。追溯系统已注册商户3067户,入场采购者6944个,覆盖全市90%以上的农贸市场和大中型商场超市,来货报备率稳定在95%以上,交易总数400943笔。(新华网,2.5)
青岛市政府召开全市2021年度“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青岛已完成肉菜流通追溯升级建设,追溯工作水平显著提高。17家农贸市场通过省级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农贸市场创建活动的评估验收,申报、创建数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半岛网,2.5)
山西省太原市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加大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有效保障群众的“菜篮子”安全,营造更加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山西日报,2.6)。
青海省实现疫苗等高风险重点品种电子溯源。在疫苗追溯体系方面,青海全省疫苗储运配送的各级疾控机构共54家,入网覆盖率和数据上传率均达到100%;备案接种单位999家,入网963家,覆盖率96.4%。(中国新闻网,2.7)
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对冷链食品实施追溯管理。现已备案冷库2460家,进口冷链食品库存近15万吨。(辽宁日报,2.8)
青岛市全力保障节日期间居民“菜篮子”安全、充盈。实现了韭菜产品和鲜鸡蛋全程可追溯,推进韭菜产品和鲜鸡蛋全过程监管;建立了由青岛市肉菜追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区商务局具体工作人员以及辖区各节点具体负责人员组成的工作群,及时掌握肉菜流通追溯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肉菜追溯体系日常运行管理。(大众网,2.8)
湛江市完善食用农产品追溯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实施食用农产品销售质量安全关键点过程控制,强化肉品、蔬菜、蛋品、水产品、水果等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湛江晚报,2.8)
天津市蓟州区稳定“菜篮子”“肉盘子”保障春节农产品供应。健全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等基本管控制度,完成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主体监管名录数据库和追溯平台建设。(中国农业信息网,2.8)
预计到“十四五”末,四川大宗农产品将实现质量监测全覆盖。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行“合格证+追溯码+品牌Logo”模式,确保覆盖全部农产品生产主。再者,要借助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全程可追溯。(四川日报,2.9)
北京市海淀检查进口冷链食品“一码追溯”。针对即将纳入“北京冷链”平台的0℃以下(含0℃)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工作,目前各大超市也在进行中,海淀区大型超市已完成70%以上的产品登记录入,能够保证在2月12日前,全部实现产品追溯。(新京报,2.9)
“北京冷链”追溯食品品种范围再扩大,拓展至全部储存温度在0℃以下的进口冷链食品。截至 2月12日,丰台辖区范围内2613户食品经营者已全部完成了“北京冷链”追溯平台的注册和录入,包括商场、超市、便利店、餐饮单位等。(北京日报,2.13)
南宁市春节期间切实做好质优、价稳、量足、品种丰富的菜肉果品供应工作。同时加强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追溯、物资供应储备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百姓创造安全、放心的节日购物环境。(南宁新闻网,2.13)
发表回复